同伴教育让肝炎患者解开心结 | |||||
|
|||||
7月24日,世界肝炎日前夕,一场慢性肝炎患者交流活动在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举行,60多位病友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治病经历、人生感悟,相互鼓励战胜病魔。 刚刚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的小威非常激动,他的人生在过去1年中发生了巨大转变。小威上初中时检查出感染乙肝病毒,对疾病的恐惧,周围人异样的目光,让这个阳光男孩开始变得沉默不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高中毕业后,小威选择到离家2000公里的长春市上大学,1年才回家1次。快毕业时,因为担心入职体检要查肝功能影响找工作,他才开始认真接受治疗。在肝病门诊,一位女医生关切地叮嘱他“千万别再喝酒啦”,一句话让独处异乡的小威感动得落泪。 经过规范治疗,小威的肝功能恢复正常,也顺利找到工作。此后,他不愿再继续治疗,每天服药难以忍受,药费也是较重的负担。医生反复规劝他千万不能“见好就收”,中断服药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今后复发将更难治愈,甚至危及生命。对医生的信任、对乙肝的更多了解,让小威决定继续治疗。医生介绍他加入了在该院开展的“肝炎患者同伴教育”项目。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介绍,自200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幅下降,但慢性肝炎患者诊治问题仍然突出。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名肝炎(乙肝、丙肝)患者需住院治疗,但实际住院治疗过的仅有约1/10,其中大部分还因为对疾病的认识、经济条件、家庭和心理因素等原因,没有得到持续、规范的诊治。 针对这一问题,该基金会于2012年在全国部分医院启动“肝炎患者同伴教育”项目,通过培训骨干医生提供专业咨询,成立患者小组互相帮助,招募社工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增强患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年轻的女患者两年前体检时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经过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她结了婚。在怀孕后的检查中,家人知道了这一情况,鉴于曾有亲属因肝癌去世,公公婆婆坚决要求打掉孩子,并让夫妻俩离婚。医生向两位老人讲解母婴阻断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感染乙肝病毒,但是老人就是无法接受。虽然丈夫支持妻子,但是家庭生活因此蒙上了阴影。 医院开展同伴教育项目后,在医生的反复劝说下,夫妻俩试着参加了一次活动。听医生详细讲解肝病及治疗的有关知识,还有很多乐观的病友的生活实例,她发现,有家人的理解、支持,可以过得很幸福。 经历几次活动后,丈夫更加理解她了,鼓动公公婆婆也来参加。终于,家庭的乌云渐渐散去,家人对她的态度开始转变。今年5月,她生下了健康可爱的宝宝,她说:“这个组织是我的第二个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肝炎患者的歧视,项目开展初期,面临很多困难。”杨希忠介绍,比如患者怕见陌生人不愿意来参加,来了也不说话等,需要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工作。比如,对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同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聊天;在患者中物色、培养意见***,逐步带动更多的人打开局面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各种慢性病的防治都存在跟慢性肝炎相似的难题,需要强化依从性、规范化、心理支持等,肝炎患者同伴教育积累的经验,值得在更多慢性病防治领域推广。 |
|||||
上一篇: WHO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速递 下一篇: 《乙肝防治康复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