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肝病科普 >

“4F人群”更应“提心吊胆”--《光明日报》

时间:2014-02-17 00:00:00

字体:[] [] []

打印

在肿瘤学的癌谱中,人们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的防治知识都比较熟悉。但对胆道系统肿瘤往往知之不多。事实上,胆道恶性肿瘤同胰腺癌一样,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从天津市肿瘤医院每年收治此类患者的情况来看,与10年前相比,患者人数增长了4倍多。 七成胆囊癌与胆石有关 胆道恶性肿瘤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被分为胆囊癌、胆管癌。胆管癌又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和肝下段胆管癌。近年来,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胆囊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已升至第五位。 研究发现,约70%胆囊癌患者发病与胆囊结石存在有关。这主要归结于胆囊结石的存在常引起粘膜长期慢性炎症、感染而容易使细胞增殖调控紊乱,从而导致癌症。但是,人们对胆结石易引发胆囊癌这一高危因素存在认识误区,要么对其不闻不问,不注意定期检查或忽略症状的变化;要么一旦发现胆石,就急于一切了之,忽略了真正的病情。 事实上,结石小于2.5厘米、胆囊功能正常且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一般只需定期随访即可。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有经验的医院,在***了解、评估胆道和全身情况后,再确定治疗方案。胆囊息肉患者直径大于1厘米,在排除胃肠道其他疾病后,应该采取手术治疗。 “4F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的人群,会使胆囊长时间不收缩,易导致胆道恶性肿瘤。除此之外,“4F人群”尤其需要警惕胆道系统肿瘤的发生。 “4F”是指4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即fat(肥胖)、female(女性)、forty(40岁以上)及family(家族史)。这些因素都是临床医学已经发现和胆道结石密切相关的“风险因子”,间接增加了罹患胆道恶性肿瘤的风险。 肥胖:肥胖的人及常吃高热量高脂饮食的人,其胆汁中胆固醇浓度高,易患胆囊结石。 女性:女性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3倍~4倍,这可能与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有关。 年龄:多数胆囊癌患者发病时超过50岁。 家族史:胆结石家族史、糖尿病、胃切除手术后、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服用降脂药物等,也会提高胆道结石的发病率,从而增加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 由于胆道肿瘤症状隐匿,往往无明显症状,且其症状与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加之人们对其了解较少,所以极易被忽视。一旦出现黄疸,伴有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食欲差等,可能就已经是中晚期。因此,尽早发现至关重要。 胆道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核磁等影像学资料联合相关肿瘤指标。因此,想要提高胆道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关键是要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萎缩性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等患者。一般患有胆结石和胆囊息肉者,尤其是长期患病者,至少每年做一次B超筛查,以期尽早发现胆道内病灶。若胆囊息肉病变小于1厘米、息肉多发、B超检查未见明显增大,则需每6个月B超复查一次。 此外,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也很重要。一旦出现以下表现,应尽快去医院:虽然以往有过明确诊断,但近期症状的发作频率和程度较以往有所加重;如原来是胆囊结石,以前从没有黄疸,而这次有黄疸,要考虑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引起继发的胆总管结石或癌变可能;原来是胆囊息肉或慢性胆囊炎,近来感觉症状加重,伴有消瘦、乏力,要考虑疾病是否有恶变。(作者系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李运红、胡颜整理)

上一篇: 长了息肉,胆囊就被判死刑?

下一篇: 如何判断乙肝病毒有多少?